健康医疗网记者王晨霈/报导
饲主宠物亲密关係加深 慎防病态性哀恸引发心理危机
根据行政院农委会2015年最新统计,全台家犬猫数量高达230万只,也就是平均每10个台湾民众,就拥有一只爱犬或爱猫。一般民众会因宠物的可爱、具疗癒效果而饲养、陪伴,但比较少关注宠物死亡对饲主可能引发的悲伤哀恸反应,精神科诊所院长杨聪财医师提醒,饲主与宠物的亲密关係及依赖性愈来愈深,宠物扮演的角色已不亚于家人或伴侣关係,近来门诊收治愈来愈多因宠物过世引发病态性哀恸的患者,若没有妥善处理,甚至会造成饲主自杀或心理危机,值得社会大众重视宠物死亡的课题。
亲眼目睹爱犬安乐死过程 内心受创导致病态性哀恸
杨聪财医师说,日前他收治一名年约35岁的男性患者,因饲养多年的柴犬出车祸全身瘫痪,不得已之下决定将其安乐死,为了陪伴爱犬走完最后一程,男子还随侧见证爱犬接受安乐死。事后男子常无故情绪低落、不自主哭泣,也不愿意出门,总是待在家看着爱犬生前拍摄的照片。接着出现失眠、食慾不振等症状,谈及安乐死话题便焦虑愤怒,自认是害死爱犬的刽子手,甚至有试图自杀的意念,症状持续长达三个月,整个人暴瘦十公斤、神情憔悴不堪,被家人带来求诊,经确诊为病态性哀恸合併发生创伤后压力症。
宠物过世压力指数如亲密家族成员死亡 心理谘商合併药物治疗稳定情绪
杨聪财医师解释,爱宠过世的变动事件对饲主所造成的压力指数高达63分甚至100分,等级如同亲密家族成员或配偶死亡,因此会出现哀恸反应。哀恸反应是正常且必经之过程,会因个人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反应,一般常见的反应内容有:情感麻木、难过哭泣、没有食慾、睡眠障碍、产生退缩行为和罪恶感等等。
一般哀恸反应只要在身边亲友倾听陪伴、同理支持下,正向面对事实后,大多都能顺利度过;但若合併患有PTSD的患者,通常会逃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,阻碍了哀恸中哀悼过程的进行,无法适应失落后的新环境而使身心失调。所以治疗上会採心理谘商方式,处理患者不当的自责情绪及罪恶感,导引其正面思考,同时搭配药物改善焦虑、失眠症状,帮助患者稳定心情,待创伤平复后再导入正常的哀恸反应,使其早日恢复原本的生活。
▲图/美联社/达志影像
学习走出失落爱宠悲痛 哀恸反应若病态需儘早求助
虽然宠物的陪伴让人们纾解压力、带来快乐,填补心灵上的空虚,与饲主的生活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係。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,遭逢等同挚爱家人的宠物过世,学习调适失落情绪也是现代饲主一大重要课题。杨聪财医师提醒,适当的哀恸反应有助于生者重整与死者的关係,发展出新的角色和自我概念后,能顺利从伤痛中走出面对新人生;相反地,如果表现出病态、不正常的哀恸反应,或症状持续时间太久,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忧郁症、创伤后压力症,更难从丧宠之痛走出,应儘早向专业医师求助。
资料来源:
http://healthnews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