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下课后滑开手机,打场《传说对决》《第五人格》,是不少现代人的舒压方式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们想玩场游戏不必在守着电视机,小尺寸显示屏幕也能显现出媲美电视规格的画面与解析度,在手机也能跑4K解析度的今日,对比最初的电子游戏原型,你基本可以发现,电子游戏基本上就是追逐着显示技术成长的。简单来说,如果不能显示出更精美的画面,那就没有更华丽的游戏。
但令人意外的是,在那没有显示器尚未成为电脑主流配备的年代,许多沉迷游戏的年轻人,基本上不是靠看屏幕来玩游戏的,这也许现今的我们很难想像,过去的人们仅仅靠瞎子摸象的方式玩游戏,就能沉迷在电影的科幻世界中。
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里,美国最流行的娱乐便是电视剧《星际争霸战》,那一辈的中二生谁没幻想过自己驾驶着企业号,在太空中追逐着克林贡人过。在1971年,一位带着太空梦的高中生麦菲尔(Mike Mayfield),就溜进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,利用偷来的帐号权限,在学术用电脑 SDS Sigma 7上面编写了一套竞速游戏《星际争霸战》,当时它的画面是长这个样子的:
这是三小?
事实上当年就算是高规格的电脑,很少都带有显示器,就算有也只是能显示几个数字的液晶显示器,复杂的数据输入与输出通常都是使用纸张。也就是说,史上前几个版本的《星际争霸战》游戏,必须是看纸张来玩的,在最刚开始的版本中,按一次游戏命令,印刷机就会印一行或一张「新画面」出来,纸上上带有星号的文字就是代表陨石,玩家要想像自己在宇宙中航行,躲过星号的陨石才能追上飞船。
后来这段原始的游戏代码,被不断地移植其他电脑平台优化,流传至今在Linux上能运行的版本就长下面这样,E代表的就是企业号,*星号就是陨石或者星球,而K则是代表克林贡人飞船。
有趣的是,当年创造出《星际争霸战》的Sigma 7是昂贵的科学电脑平台,基本上是科学用途,并不是商业机种,麦菲尔一直想推广告其他平台上,最终他与惠普公司达成协议,只要他愿意将《星际》移植到该商用的HP 2000机型上,就买下该程式码版权。最终麦菲尔移植成功,赚了不少钱,HP 2000机型最终达到1万多套的惊人销量。
你可以想像,有成千上万的人曾透过HP 2000机型,看着印出来的一张一张纸,玩着这个游戏。
HP2X00机型,没有屏幕,使用者只能看着一张一张的纸
到了1975年,一名就读麻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资工系学生乔治(Gregory Yob),也基于BASIC语言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推理恐怖游戏《Hunt the Wumpus》,从历史图片可以知道当时最初版本也是透过纸张方式游玩,之后还被发展成图形游戏,许多人当时游玩的时候,都在纸张上留下了手写的攻略树状图。算是最早期恐怖生存游戏的始祖。
到了1977年,知名小说《龙与地下城》就把小说改编成电脑游戏《Dungeon》本质上就是文字冒险游戏,但当时不少新电脑已经配有映像管屏幕,由此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能支援显现图像地图的游戏。但大部分的人仍是使用纯文字与纸张系统游玩,纸张上的笔跡与剧情演进过程说明了一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1960到1970年代时,正值冷战时期高峰的1969年,阿姆斯壮成为了第一个登月的太空人。在见到阿姆斯壮的壮举后,数个月号,一个叫做Jim Storer的高中生,在DEC公司实习的期间,使用PDP-8平台并用了FOCAL语言编写了一套游戏《月球登陆器》。玩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,玩家必须控制好喷射方向、燃料数量,用几乎零垂直速度的方式降落到地面,否则太空载具将会爆炸。在当时似乎是告诉大家,登陆月球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直到1973年,加入了图形显示后,被隐藏在纸张底下的即时太空舱座标得一出现在人的眼前,这游戏系统让玩家感到惊为天人,原来只是加入图形就这么震撼吗?有了图形的《登陆月球》就成了当时最火热的游戏。
1979年《月球登陆器》甚至登录了雅达利2600家用机,这个原先以文本为主的游戏,正式进入每个人家庭的客厅当中。
当时每个平台都想为它做一份移植与拷贝,1981年《电子游戏》杂志如此说着。
《登陆月球》图形化前后的对比
随着映像管与家庭电脑的普及,人们真正享受到了电玩游戏的快感与刺激,但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,这些当年最火红的游戏,其实最早的人们没看则屏幕,居然也是玩的不亦乐乎。
也许这些游戏的乐趣始终来自于探索,就像1970年代最受欢迎的连续剧《星际争霸战》一样,就算不知道在漆黑宇宙中中有着什么东西,他们仍向尽头翱翔,如今的电子游戏的兴盛与三大帝国,创造出来的无数游戏,都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,没有他们勇敢的探索,我们不会知道,什么叫做电子游戏的感动。